最近兩三年,制造型產業鏈遷移東南亞的討論,熱熱鬧鬧。大家都在問,長三角的制造業衰退后,能不能遷到我國中西部?轉移到東南亞,越南會不會成為新的“世界工廠”?接下來,施尼德齒輪科技將給大家淺談制造業遷移東南亞是否必要。
看好東南亞的企業會認為,那邊地價、人工各種成本低,營商大環境好,企業家對政府有信心;另一波人則說,東南亞基建拉胯,物流慢吞吞,中高端技術人才匱乏,工人效率低,毛病一大堆。
關于,產業鏈遷移東南亞,施尼德滾齒科技的看法:不是東南亞需要工業體系,而是工業體系需要東南亞。
東南亞老百姓完全可以吃第三產業的飯碗,日子小富即安,對工業化的需求并不急迫。尤其是齒輪制造型企業目前完全沒必要遷移東南亞。
工業對東南亞,并不是必需品,他們專心做第三產業,雖然達不到富國水平,但溫飽是綽綽有余。搞搞旅游業,做做餐飲,對歐美外國人跳跳風情舞,表演下東方風情,就能賺到錢,這不比打螺絲要輕松。
現在東南亞,大力搞工業化,主要的推力不是本國政府,而是歐美企業。正如上文所說,東南亞國家自己躺著吃第三產業的飯,就夠活了,沒必要建廠建制造業,著急的是歐美人。
制造業遷移東南亞,這里涉及到一個經濟學效應——產業聚集效應。產業鏈轉移,不是搬走一家兩家廠,而是一整套體系,比如汽車業涉及到電池、電機、電控、汽車芯片、變速器多個零部件,假設通用寶馬這樣的歐美汽車巨頭,總部決定在東南亞開個新廠,不是簡單蓋一個汽車廠就行,還要供應鏈配合。
而東南亞就缺乏這樣的產業集群,韓國三星剛開始從中國搬到越南的時候,有91種零部件向越南本土廠商采購,結果產品質量無一合格,越南的工業家底實在太差了。
制造業有個工藝,齒輪加工,數控滾齒機及其它各種機床加工環節最復雜精密的工藝之一。
常年以來,國內的滾齒機市場由日本三菱重工霸占,中國的十大軸承之鄉之一珠三角地區的施尼德齒輪科技,在齒輪加工以及齒輪刀具配件領域深耕十來年,于是把經驗拓展到齒輪加工的數控滾齒機床上,硬是殺出一片天地,成功打造出品牌。